您好,欢迎来到焦作旭隆炉业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历史性成功!北斗全球系统组网完成

发布时间:2020-06-23 15:08:01 文章来源:damnuuuq 点击次数:1685次

历史性成功!北斗全球系统组网完成

历史性成功!北斗全球系统组网完成 

北斗三号收官之星发射瞬间

  收官!北斗全球系统组网完成!

  完美收官,星耀全球!6月23日上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北斗三号收官发射一波三折、玉汝于成。之前,因2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工程全线举一反三 ,进行质量复查,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为确保百分百成功、不带任何隐患上天,发射再次推迟。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充分体现了航天战线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再次印证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科研试验十六字方针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战胜困难、持续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

  此次发射成功后,联合国外空司专门发来视频,祝贺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肯定北斗系统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赞赏北斗系统在和平利用外太空、参与联合国空间活动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此次发射的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

 摄/胡煦劼摄/胡煦劼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20多年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组织了44次北斗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特别是2017年开启全球组网以来,两年半时间高密度执行18次发射任务。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北斗工程全线坚持组网发射和疫情防控“双线作战”,有力推进了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圆满收官。在测控、地面运控、星间链路运管、应用验证等系统的强有力支撑下,此前发射的所有在轨卫星都已入网。

  从立项论证到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30多年探索实践、三代北斗人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建设发展之路,建成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民众共享更优质的时空精准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为我国重大科技工程管理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摄/胡煦劼摄/胡煦劼

  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后续,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共享北斗最新发展成果。

  中国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人类梦想追逐到哪里,就希望时空定位到哪里;人类脚步迈进到哪里,就希望导航指引到哪里。2035年,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

 摄/周光府摄/周光府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作,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意味着中国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全部实现。按照“三步走”计划,2000年,我国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为我国用户提供服务;2012年底,我国建成了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服务。2017年11月,北斗三号首组双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时代。北斗三号系统完成组网,圆梦全球,“中国的北斗”真正成为“世界的北斗”,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服务。在“三步走”发展战略中,中国创新采用了GEO/IGSO/MEO三种轨道混合星座,以最少卫星数量实现区域服务,支持边建边用、以用促建,在实现服务全球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区域增强。此外,在亚太地区,通过使用三种轨道卫星,用户能同时享用到中、高轨道导航卫星服务,卫星仰角高,抗遮挡能力强,在多层立交城市峡谷、树木遮蔽的环境,用户仍可获得连续导航服务,提升了卫星服务的精度、连续性、可用性。在亚太低纬度地区,北斗导航精度不亚于美国GPS,在全球范围也是处于领先地位。

摄/周光府摄/周光府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介绍,北斗导航系统面向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时间基准、空间位置基准,对国家的重要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非常大。作为基础标称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如果由别人提供,安全感何来?比如当前的热点新基建,也将是我国建设发展下一阶段的重要方向,时间基准和空间位置基准就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北斗导航系统是新基建的基建,基础的基础。

  数说“北斗”

  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北斗三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部发射任务。北斗三号30颗全球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就让我们用一组数字来梳理一下北斗系统的“成长履历”。

  3条轨道,30颗卫星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MEO卫星,3颗IGSO卫星和3颗GEO卫星。当天成功发射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GEO卫星,被业内称为“吉星”,因为在“吉星”家族中排行老三,大家也亲切称呼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嚞星”。相对于灵动活泼的MEO卫星、飘逸优雅的IGSO卫星,吉星家族安静地驻守在我们上方3.6万公里的天疆,高高地深情凝视着兄弟们的工作,虽然自身也具备十八般武艺,但是它们的使命是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升提供增强服务。

  44次,59颗,100%发射成功率

  自2000年10月31日,被誉为“北斗专列”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我国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算起,至今长三甲系列火箭共进行了44次发射,将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护送升空,因此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也被称为北斗导航工程的“唯一座驾”。

  从2007年发射首颗北斗二号导航试验卫星算起,13年间,长三甲系列火箭用40次圆满成功的完美表现,将55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如果再算上更早前发射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那么长三甲系列火箭以44次100%的发射成功率,护送59颗北斗卫星进入轨道。

  19天——北斗组网高密度发射纪录

  自2017年11月,启动全球组网建设以来,北斗导航工程进入了建设的“快车道”。尤其是2018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10次发射,成功将18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11月19日的133天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7次发射,成功将1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平均一次火箭发射仅间隔19天,创造了北斗组网高密度发射纪录。

  18次——长三甲系列火箭执行北斗三号任务次数

  自2017年11月5日,长三甲系列火箭执行首次北斗三号以来,在2年多的时间中,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了18次发射,满足了北斗三号快速组网的要求。

  研制团队为了应对北斗导航工程高强密度发射,不断开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发模式,提出了产品化、多任务并行出厂发射等创新模式和有效方法,使液体运载火箭研制生产能力从一年2至3发提高到8至10发;发射周期从60天减少到21天,发射队伍从300人降到100人左右,为高密度发射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运载火箭管理技术的创新发展的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4-2020

  让我们再次梳理一下中国北斗的“成长”种若干重大节点: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

  2003年北斗一号系统建成,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立项,

  2012年成功建成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系统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2009年12月北斗三号立项,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向“一带一路”及全球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中国北斗距离全球组网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19年12月底,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对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顺利完成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未来计划到2035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番外

  专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6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收官发射的完成标志着耗时20多年、举全国之力构建的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民生多个层面,催生经济效益、产业发展、社会效应、国际公共服务产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在收官之战完成时,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采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环球时报:收官发射有哪些重大意义?

  杨长风:本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作,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意味着中国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全部实现。按照“三步走”计划,2000年,我国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为我国用户提供服务;2012年底,我国建成了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服务。2017年11月,北斗三号首组双星成功发射,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时代。北斗三号系统完成组网,圆梦全球,“中国的北斗”真正成为“世界的北斗”,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服务。在“三步走”发展战略中,中国创新采用了GEO/IGSO/MEO三种轨道混合星座,以最少卫星数量实现区域服务,支持边建边用、以用促建,在实现服务全球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区域增强。此外,在亚太地区,通过使用三种轨道卫星,用户能同时享用到中、高轨道导航卫星服务,卫星仰角高,抗遮挡能力强,在多层立交城市峡谷、树木遮蔽的环境,用户仍可获得连续导航服务,提升了卫星服务的精度、连续性、可用性。在亚太低纬度地区,北斗导航精度不亚于美国GPS,在全球范围也是处于领先地位。

  环球时报:作为一个北斗人,二十多年的心血与成果终于实现,此时的感受是什么?

  杨长风:本次任务发射成功,我感到非常紧张与激动,因为这次的意义不同一般,又是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完成的,工程全线既要保证任务成功,又要抓好疫情防控,取得成功非常不易,令人激动。“金牌火箭”确保北斗任务发发成功不容易,北斗母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确保任务次次成功也不容易。这次任务成功,再次说明,整个北斗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北斗系统可以概括为五个“千万”工程,即调动了千军万马、历尽千难万险、经过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造福千秋万代。这个复杂大系统、大工程的研制与建设是发挥全国的优势、举全国之力完成的,北斗三号18次发射任务接连成功非常不容易。两年半的时间里,北斗工程七大系统、400多家参研参建单位、30余万名科技人员的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任务。核心元器件的百分之百自主可控,都是由这些科研人员和单位来完成攻关的。

  环球时报:北斗系统的研制和打造提供了哪些“中国方案”?

  杨长风: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全球提供多种“中国方案”,最大的“中国方案”就是通导融合一体,就是北斗系统不仅具有被动式定位方式,还有着主动式定位手段。有这个能力就能实现“我知道我在哪,你在哪,双方可以进行信息互换”。

  在移动通信覆盖不到的区域,北斗系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比如减灾救灾领域。在远海移动通信难以覆盖的海域,渔民说“一拜妈祖,二拜北斗”,体现出远洋渔业对北斗系统的信赖。因为渔权监控信息可以不断通过北斗系统向渔民发送鱼群的分布情况,以往只能靠经验,同时,渔民的安全更有保障。

  第二个“中国方案”就是星间链路,也就是卫星之间、星地之间可以互联互通,这种方案最大的好处就是建全球系统但不用全球布设地面站。有了星间链路,导航的精度进一步提高。第三个“中国方案”就是多种定位功能集于一身,实现了米级、分米级、厘米级、甚至静态的毫米级精度。第四个“中国方案”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混合轨道设计。目前,在一些相关国家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比如美国今后也准备发射高轨导航卫星,印度、日本目前搞的区域系统与中国的区域系统发展模式类似。中国通过成功实践先走出一条技术发展道路,为其他国家发展相关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环球时报:完成全球组网之后,作为为全球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公共服务产品,北斗系统与其他三大系统相比有哪些独特优势呢?

  杨长风:中国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一个理念: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北斗系统是按照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全球系统来建设的,为全球提供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免费服务能力,如果使用手机等终端的增值服务有些是要收费的,但作为系统为全球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

  在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四大家族之中,北斗系统是与美国的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系统是共融相处的,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主流发展理念中是多系统兼容,哪个系统、哪颗卫星的性能好,用户就可以使用哪个。在世界舞台上,北斗系统只要性能好,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来使用它,就像仅美国GPS系统垄断了世界市场,目前则处于多极化发展状态,这也是世界卫星导航领域鼓励的一大发展方向,就是多种系统兼容,用户使用起来精度更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用户可以从全球四大系统100多颗导航卫星中自由选择4颗信号最好的卫星来提供定位服务,只要北斗系统自身性能一流就会获得更多认可。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赴西昌特派记者/ 刘扬、樊巍    


  • 13803910105
    一键拨号
  • message
    短信咨询
  • map
    查看地图
  • ewm
    二维码